目 錄
前 言 ………………………………………………………………………… 6
一、發展基礎 ……………………………………………………………… 7
(一) “十三五”發展成就 …………………………………………… 7
(二)問題短闆 …………………………………………………………10
二、形勢要求 …………………………………………………………… 12
(一)階段性特征 ……………………………………………………… 12
(二)方向路徑 …………………………………………………………13
三、總體思路 …………………………………………………………… 15
(一)指導思想 ………………………………………………………… 15
(二)基本原則 ………………………………………………………… 15
(三)規劃目标 ………………………………………………………… 16
四、夯實重大戰略交通支撐 …………………………………………… 22
(一)支撐全域開放發展 ……………………………………………… 22
(二)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 22
(三)支撐“一幹多支”戰略實施 ………………………………… 23
(四)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 ………………………………………… 23
(五)推動交通強省建設 ……………………………………………… 24
五、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 25
— 2 —
(一)建設發達的快速網 …………………………………………… 25
(二)建設完善的幹線網 …………………………………………… 27
(三)建設廣泛的基礎網 …………………………………………… 29
六、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 31
(一)共建國際性樞紐集群 ………………………………………… 31
(二)完善樞紐城市布局…………………………………………… 32
(三)推進樞紐港站一體發展 ……………………………………… 33
(四)優化城市内外交通銜接 ……………………………………… 34
七、打造人民滿意出行系統 ………………………………………… 35
(一)優化出行服務網絡 …………………………………………… 35
(二)提升客運服務品質 …………………………………………… 36
八、完善經濟高效貨運系統 …………………………………………… 37
(一)優化貨運服務網絡 …………………………………………… 37
(二)推進貨運降本增效 …………………………………………… 39
九、推動智慧創新賦能交通 …………………………………………… 40
(一)發展智慧交通 …………………………………………………… 40
(二)提升創新能力 …………………………………………………… 41
十、促進交通綠色低碳發展 …………………………………………… 41
(一)推動節能降碳 …………………………………………………… 41
(二)加強生态保護 …………………………………………………… 42
(三)強化污染治理 …………………………………………………… 42
十一、提升交通安全應急能力 ………………………………………… 43
— 3 —
(一)提升交通本質安全 …………………………………………………… 43
(二)強化安全生産管理 …………………………………………………… 44
(三)完善應急保障體系 …………………………………………………… 44
十二、發展交通産業和新經濟 …………………………………………… 45
(一)做強交通産業企業 …………………………………………………… 45
(二)培育樞紐廊道經濟 …………………………………………………… 46
(三)深化交通旅遊融合 …………………………………………………… 46
十三、健全行業現代治理體系 …………………………………………… 47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 47
(二)強化基礎設施管養 …………………………………………………… 48
(三)推進法治交通建設 …………………………………………………… 49
(四)優化行業營商環境 …………………………………………………… 49
(五)加強交通文化建設 …………………………………………………… 50
十四、環境影響評價 …………………………………………… 50
(一)環境現狀 ………………………………………………………… 50
(二)環境影響分析 ………………………………………………… 51
(三)承載力分析 ……………………………………………………… 53
(四)協調性、一緻性分析 ………………………………………… 53
(五)環境合理性分析 ……………………………………………… 54
(六)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 54
(七)評價結論 ………………………………………………………… 55
十五、保障措施 ……………………………………………………………56
— 4 —
(一)加強組織領導 …………………………………………………… 56
(二)科學組織實施 …………………………………………………… 57
(三)強化資金保障 …………………………………………………… 57
(四)強化要素保障 …………………………………………………… 58
— 5 —
前 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 視交通運輸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交通運輸的先行官作用,加 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 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全 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 新發展階段。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 展格局,是推動四川“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邏輯主線。推 動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 系,是融合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幹多支”發 展戰略的重點領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對 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具有重大全局意義和先行 引領作用。
本規劃是四川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規劃編制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落實習近 平總書記對四川和交通運輸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與交通 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國家“十四 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規劃 綱要、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相銜接,闡明“十四五”時期四川綜合 交通運輸發展目标、主要任務,明确重大項目、重大政策和 重大改革舉措,是指導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 性文件。規劃期至 2025 年,展望到 2035 年。
— 6 —
一、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發展成就 “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爲止四川交通發展史上投資規模 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 強領導下,在交通運輸部等國家有關部委指導支持下,四川 交通運輸行業堅決打赢交通脫貧攻堅戰、加快建設戰略性綜 合交通走廊、大幅提升運輸服務質效、穩步推進行業改革創 新,爲“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提 供了有力支撐,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經濟強省、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提供了堅強保障。五年來,全省綜 合交通完成投資 1.3 萬億元,綜合交通線網裏程從 33 萬公裏 增至 41 萬公裏,鐵路營業裏程從 4442 公裏增至 5312 公裏, 高速公路通車裏程從 6016 公裏增至 8140 公裏,高等級航道 裏程從 1321 公裏增至 1648 公裏,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從 13 個增至 15 個,城市軌道交通裏程從 88 公裏增至 558 公裏, 四川已成爲線網規模排名全國前列的交通大省。
服務支撐重大戰略作用凸顯。“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 交通走廊建設成效突出,西成客專、成貴高鐵、成資渝高速 等項目建成通車,進出川大通道由 26 條增至 38 條(鐵路 11 條、高速公路 24 條、水路 3 條);岷江航電綜合開發全面 推進、嘉陵江川境段全線複航;天府國際機場建成通航,雙 流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地區)航線達 130 條,高峰小時容量 達 58 架次,成都在成渝地區的樞紐地位進一步顯現。支撐 “主幹”增功能、強帶動,成都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及客運
— 7 —
量分别居全國第四、第五,成德眉資交通同城化加快,成都 平原經濟區客運量、貨運量占全省比例分别達到 56%、57%。 助推“多支”破瓶頸、增後勁,鐵路覆蓋 19 個市(州), 高速公路覆蓋全省 21 個市(州)政府所在地、136 個縣(市、 區),川東北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川南、攀西對外通道 群加快形成,川西北結束州府不通高速公路的曆史。
保障改善民生成效顯著。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 11.8 萬公 裏,打赢了全國最大規模的交通脫貧攻堅戰,惠及 3456 萬 貧困地區人口,88 個貧困縣全面實現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 路、通客車、通郵政,内地貧困地區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 三州所有縣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鄉村運輸“金通工程”覆蓋所 有貧困縣,“交通+電商快遞”“慢火車”等交通扶貧模式快 速發展。旅客出行服務普惠多樣,客運結構持續優化,2016 至 2019 年鐵路、民航客運量年均增長 15%、12%;2020 年 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 4074 萬人次、居全國第二;成 渝高鐵完成提質改造,成綿樂、成雅、成灌(彭)等鐵路實 現公交化運營;川渝毗鄰地區開通 5 條省際公交,成德眉資 9 條跨城公交常态化運行;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民工安全有序 返崗“春風行動”。
助力經濟循環更加順暢。中歐班列(成都)累計開行突 破 7000 列、居全國第一,雙流機場五年完成貨郵吞吐量 321 萬噸,開通鐵海聯運班列 6 條、鐵水聯運班列 11 條、集裝 箱班輪航線 12 條,建成郵政快遞網點 2.5 萬個;全社會物流 總費用占 GDP 比重下降到 14.9%,較 2015 年下降 3.4 個百
— 8 —
分點。建成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橋等超級工程,高速公路 實現 ETC 全覆蓋,建成全國首個鐵路智慧無人港,有效處置 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新冠肺炎疫情交通防控取得重大成效, 爲供應鏈、産業鏈循環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保障。完成 長江幹線 88 座非法碼頭整治,新增(更新)公交車中新能 源、清潔能源車輛占比達 90%。建成新川九路、理亞路等交 旅融合示範路線,打造雅安天全、夾江天福等高速公路主題 服務區,“交通+”新經濟發展初見成效。
專欄 1 四川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執行情況表 | |||||
領域 | 具體指标 | 2015 年 | 2020 年 | 屬性 | |
目标值 | 完成值 | ||||
覆蓋 更廣 泛 | 鐵路營業裏程(公裏) | 4442 | 6000 | 5312 | 預期性 |
公路網總裏程(萬公裏) | 31.5 | 33.5 | 39.4 | 預期性 | |
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 | 84.4 | 100 | 100 | 約束性 | |
高速公路覆蓋現狀城鎮人口 10 萬以上城 市比例(%) | 92 | 95 | 95.7 | 預期性 | |
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個) | 13 | 17 | 15 | 預期性 | |
民用運輸機場覆蓋 20 萬人口以上城市比 例(%) | / | 100 | 99.2 | 預期性 | |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公裏) | 88.4 | >500 | 558 | 預期性 | |
結構 更優 化 | 設計時速 200 公裏及以上的鐵路裏程(公 裏) | 1023 | 2100 | 1261 | 預期性 |
鐵路複線率(%) | 42.9 | >60 | 53.7 | 預期性 | |
鐵路電氣化率(%) | 80.7 | >90 | 87.2 | 預期性 | |
高速公路總裏程(公裏) | 6000 | 8000 | 8140 | 預期性 | |
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三州三級)比重(%) | 55 | 84 | 87.5 | 預期性 | |
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重(%) | 34 | >50 | 50.250.2 | 預期性 | |
内河航道Ⅳ級及以上裏程(公裏) | 1321 | 1580 | 1648 | 預期性 | |
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萬 TEU) | 233 | 250 | 250 | 預期性 | |
銜接 更順 暢 | 地級市綜合客運樞紐覆蓋率(%) | 47.6 | 80 | 78 | 預期性 |
新建綜合客運樞紐換乘距離(米) | / | <300 | <300 | 預期性 |
— 9 —
服務 更優 質 | 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比例(%) | 78 | 100 | 100 | 約束性 |
具備條件的建制村直接通郵比例(%) | 64 | 100 | 100 | 預期性 | |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 | 60 | 90 | 100 | 預期性 | |
城區常住人口 100 萬以上城市公交站點 500 米覆蓋率(%) | 92 | 100 | 100 | 約束性 | |
公路營運貨車平均裏程利用率(%) | / | 70 | 70 | 預期性 | |
民航航班正常率(%) | / | >75 | 86.4 | 預期性 | |
運行更智慧 | 交通基本要素數字化率(%) | / | 100 | 100 | 預期性 |
聯網售票服務三級及以上公路客運站覆 蓋率(%) | 65 | 77 | 77 | 預期性 | |
高速公路 ETC 車道覆蓋率(%) | 33 | 100 | 100 | 預期性 | |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覆蓋率(%) | 84 | 100 | 100 | 預期性 | |
重要港口 EDI 系統覆蓋率(%) | 0 | 40 | 50 | 預期性 | |
生産 更安 全 | 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率(%,基年爲 2015 年) | 5 | 47.8 | 預期性 | |
發展 更綠 色 | 綜合運輸 SOX和 NOX排放放強度下降率 (%,基年爲 2015 年) | 25 | 25 | 約束性 | |
綜合運輸 CO2排放強度下降率(%,基年 爲 2015 年) | 7 | 7 | 約束性 |
(二)問題短闆
對标交通強省建設和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發 展要求,四川交通仍然“大而不強”“東強西弱”。
進出川大通道能力不足。高速鐵路、内河水運瓶頸制約 明顯,至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依然缺乏較高标準 的高鐵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川境段常年僅能通行 1000 噸級 船舶。西向川青、川藏綜合運輸大通道未貫通。北向廣元至 漢中通道能力日趨飽和。南向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鐵路通道 技術标準偏低。東向成渝雙核間通道能力不強、速度不快。
路網覆蓋聯通不夠。快速網不夠發達,仍有 12 個市(州) 未通高速鐵路、47 個縣(市、區)未通高速公路。幹線網尚 不完善,甘孜、阿壩未通鐵路,市域(郊)鐵路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普通國省道技術等級偏低,成都都市圈城際快速通 道“斷頭路”現象較爲突出,川渝之間有 18 個普通國省道 省際出口公路等級不一緻,幹線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不順 暢。基礎網覆蓋仍然不足,39.1%的鄉鎮不通三級及以上公 路,36.5%的 30 戶及以上自然村不通硬化路。成都至攀西、 川西北通道單一,川南至攀西缺少直連通道。
樞紐體系建設滞後。國際性樞紐競争力不強,成都雙流 國際機場空域容量受限、國際航線占比偏低、貨郵功能不強, 中歐班列(成都)雙向運輸不平衡。缺乏東出北上全國性綜 合交通樞紐,泸州—宜賓、攀枝花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輻射 帶動能力弱。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基礎設施不完善。綜合樞 紐港站建設滞後,仍有 6 個市(州)未建成綜合客運樞紐, 僅成都、遂甯建有多式聯運貨運樞紐,樞紐集疏運體系不完 善,港口重點作業區高等級公路接入率僅 67%,僅泸州港建 有進港鐵路。成渝地區樞紐港站分工協作有待加強。郵政快 遞樞紐布局尚需優化,區域性分撥中心建設相對滞後。
發展質量效益有待提升。部分城市公交線網覆蓋不足, 跨市域公交線路少、頻次低;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覆蓋 率低;鄉村運輸發展的長效機制有待完善;旅客聯程聯運水 平不高,定制、預約、響應式等個性化服務覆蓋不足。鐵路 和水運承擔的貨運量僅 7%,多式聯運、網絡貨運平台發展 緩慢,快遞服務覆蓋深度不足。國家級創新平台數量不足, 科研投入占比不高,在大數據、智慧交通、交通金融等領域 缺乏人才和技術積累。綜合交通運輸地方性法規、規劃、政
— 11 —
策和标準體系不完善,跨部門聯合執法、行業綜合執法水平 有待提高,交通運輸市場監管、信用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現 代化公路養護管理體系、投融資體制等亟待創新突破。
二、形勢要求
(一)階段性特征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四川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面向未來, “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 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成渝地區 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交彙疊加,發展的戰略動能将更 加強勁;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使區域經濟布局和對外開放格 局加快重塑,發展的戰略位勢将更加凸顯;國家推動引領性 創新、市場化改革、制度型開放、綠色化轉型等重大政策交 彙實施,發展的政策支撐将更加有力。總體判斷,四川交通 将進入“由蜀道通向蜀道暢跨越、由交通大省向交通強省跨 越、由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向國際門戶樞紐跨越”的新階段, 呈現“五期疊加”的新特征。
基礎設施補短闆的黃金期。四川交通基礎設施後續建設 空間巨大、項目儲備充足。中央堅持擴大内需戰略基點,持 續加大對成渝地區及川藏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沿江通道 等重大交通項目的支持力度,爲四川交通基礎設施集中建 設、貫通成網、繼續保持較快建設速度和較大投資規模創造 了有利條件。
— 12 —
區域交通協調發展的關鍵期。“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 濟布局正加速構建,交通建設主戰場将更加聚焦城市群、都 市圈,雙核主軸提質擴能、成德眉資同城同網、川渝毗鄰融 合的交通項目亟待落地。同時,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 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脫貧地區、農村地區需要進一步 消除交通瓶頸。
國際門戶樞紐的躍升期。随着成自宜高鐵、成達萬高鐵、 川藏鐵路、久馬高速、九綿高速等進出川大通道項目加快建 設,天府國際機場等樞紐港站項目建成投運,以及全國性、 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布局建設,四川将加速融入國家綜合 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國内國際雙循環門戶樞紐的功能和整體 能力将進一步提升。
交通融合發展的轉型期。四川交通已進入由量變向質變 轉變的階段,行業轉型發展需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各 運輸方式一體融合、交通與關聯産業跨界融合,以新型交通 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促進交通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
深化行業治理改革的攻堅期。大規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與發展要素約束趨緊的矛盾将更加明顯,跨方式、跨區域、 跨領域、跨産業的統籌融合與部門分割、業務分塊的管理體 制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新舊矛盾相互交織,亟需深化改革、 優化政策、完善規制。
(二)方向路徑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 是加快交通強省建設的主邏輯;促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
— 13 —
化四川,要求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四川交通 運輸肩負着重大時代使命。
必須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先行官”作用,支撐四川融入新 發展格局。厚植四川支撐國内大循環經濟腹地優勢,築牢現 代産業體系循環底盤,要求保持交通投資高位運行,發揮交 通在拓展投資空間中的關鍵作用,推動交通打通斷點、疏通 堵點,提高内外經濟循環的效率,保障産業鏈供應鏈安全。
必須構建外暢内聯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打造高質量發 展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打造内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 國際競争的新基地,加快形成“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 要求暢通多向出川大通道,提升戰略樞紐能級,提升城市群 都市圈交通承載力、帶動力,推動幹支立體互聯。
必須構建人悅其行的出行服務體系,支撐建設高品質生 活宜居地。四川正處于集聚極化向轉型協同的加速發展期, 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人口流動加速、出行頻次增加、 消費結構與觀念持續升級,要求精準配置交通資源和交通服 務供給,增強人民群衆出行獲得感、幸福感。
必須構建綠色安全的交通體系,支撐建設更高水平美麗 四川、平安四川。四川是國家戰略大後方,是長江、黃河流 域上遊的重要生态屏障,自然災害頻發,要求加快實施進疆 入藏戰略通道,提升交通抗災和應急保障能力,加快推進交 通生态文明建設。
必須深化交通科技創新和治理變革,支撐建設具有全國 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重大改革先行地。深入實施創新驅
— 14 —
動發展戰略,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四 川交通主動轉換增長動能,加大交通科技創新、管理創新,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現代化治理能力。
三、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落 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和交通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 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 和十一屆省委曆次全會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 進工作總基調,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爲統攬,圍繞四 川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精準發力,圍繞“一幹多支”精準 施策,圍繞交通強省建設總目标精準突破,圍繞四川交通高 質量發展精準投放,以加快打通“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 通走廊和打造國内國際雙循環門戶樞紐爲牽引,協同推進鐵 路強通道、公路提品質、水運挖潛能、航空擴能級、郵政優 體系,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 合交通運輸體系,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當好先 行。
(二)基本原則
系統謀劃,遠近結合。對标第二個百年目标和交通強省 建設總目标,系統謀劃五年發展規劃和十五年遠景目标,抓 住成渝戰略位勢提升曆史機遇,繼續保持交通投資高位運 行,加快推動“四向八廊”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建 設。
— 15 —
區域協調,幹支聯動。将“一幹多支”融入成渝地區雙 城經濟圈建設,平衡好優勢區域和欠發達區域的關系,支持 城市群、都市圈提升樞紐能級和交通承載力,支持三州地區、 農村地區補齊短闆,提升供給體系對運輸需求的适配性。
立體互聯,統籌推進。堅持宜陸則陸、宜空則空、宜水 則水,推動由各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 堅持全要素、全領域并重,推動由鋪攤子、上項目爲主向建 管養運全面發展轉變,實現質量、效益、效率相統一。
集約綠色,安全發展。強化長江上遊生态大保護,順應 國土空間治理轉型,降低生态空間占用和資源能源利用,建 立綠色低碳的交通發展模式。統籌發展和安全,牢固樹立紅 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應急保障能力。
開放合作,融合創新。加大與周邊區域協同開放力度, 共暢國際運輸通道和戰略走廊。推動都市圈、川渝毗鄰地區 交通共商共建共享。推動現代化信息技術賦能交通,加強跨 産業深度融合。推動交通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有機銜接。
(三)規劃目标
到 2025 年,交通強省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成“四 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性 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基本形成“123 出行圈”和“123 快貨 物流圈”,基本實現“快速網覆蓋區縣、幹線網暢達鄉鎮、 基礎網連接村組”,爲打造全國交通“第四極”奠定堅實基 礎。
設施網絡邁上新台階。全省綜合交通線網總裏程達到 45
— 16 —
萬公裏,進出川大通道達到 53 條1 ,東向沿長江綜合交通走 廊更加完善,西向川藏川青通道建設實現曆史性突破,南向 通道集群加速形成,北向通道能效顯著提升。高速鐵路覆蓋 13 個市(州),高速公路覆蓋 152 個縣(市、區),内河高 等級航道裏程突破 2000 公裏,民用運輸機場建成及在建數 量達到 22 個,鄉鎮通三級公路比重、30 戶以上自然村(組) 通硬化路率達到 65%。
樞紐位勢達到新高度。成都向西向南開放國際門戶功能 大幅躍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兩場一體”運營格局基本成 型,旅客吞吐量達到 1 億人次。全國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 紐港站設施及集疏運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貨運樞紐市(州) 覆蓋率顯著提升,實現軌道進樞紐機場、鐵路進全國内河主 要港口、高等級公路進全省港口重點作業區。
服務質效實現新提升。區際出行快速化、城際出行便捷 化、城市出行綠色化、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國際、 國内航線覆蓋城市數量分别達到 120 個、180 個。貨運物流 經濟高效,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 10%,先進貨運組織 模式得到廣泛應用,形成國際航線、國際班列、長江水運、 陸海聯運等多通道協同運行體系。
創新融合形成新優勢。交通新基建取得突破,新技術與 基礎設施實現深度融合,精準感知、精确分析、精細管理和 精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重要節點交通感知網絡全覆蓋,智
1 進出川大通道數量:指鐵路、高速公路進出川通道建成數量與内河高等級航道通航數量的 總和。其中,鐵路進出川通道達到 12 條、新增 1 條,高速公路進出川通道達到 37 條、新增 13 條,内河高等級航道達到 4 條、新增 1 條。
— 17 —
慧高速公路初具規模。行業治理實現智能協同,創新發展能 力顯著提升,“交通+旅遊”“交通+裝備制造”、樞紐經濟、 路衍經濟等形成規模。
綠色交通取得新突破。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鐵路和水 運承擔貨物周轉量比例提升 5 個百分點,城市綠色出行比例 明顯提高。減污降碳協同控制,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全面 推廣,營運車輛、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CO2排放分别下降4%、 5%,交通裝備污染排放強度持續下降。交通基礎設施綠色生 态保護和修複取得顯著成效。
安全應急實現新進步。設施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全 省 90%以上地震重點危險區實現多路徑連接2 ,全面消除四、 五類橋梁(隧道)。加快形成職責明晰、反應靈敏、處置高 效、科技先進的安全應急管理體系,較大以上事故得到全面 控制。應急救援能力明顯增強,應急物資、設備、運力儲備 體系進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隊伍快速發展。
改革治理邁出新步伐。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 大進展,形成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現代交通市場體系,綜 合交通建設和運輸協調更加順暢。法治政府部門建設深入推 進,綜合交通運輸法律規範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 體系和法治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2 地震重點危險區多路徑連接:全省地震重點危險區内的 73 個縣(區、市),滿足以下 2 個條件的視爲多路徑連接——縣域通高速,縣域通鐵路,縣域有機場,連接縣城的普通國道 達到内地二級、三州三級及以上标準,普通省道達到三級及以上标準(未通高速、鐵路、民 航的縣,需由 2 條及以上達标的普通國省道連接)。
— 18 —
專欄 2 四川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主要指标 | ||||
序号 | 具體指标 | 2020 年 | 2025 年 目标值 | 指标 屬性 |
一、設施線網 | ||||
1 | 鐵路營業裏程(公裏) | 5312 | 7000 | 預期性 |
2 | 高速鐵路營業裏程(公裏) | 1261 | 1800 | 預期性 |
3 | 公路網總裏程(萬公裏) | 39.4 | 43 | 預期性 |
4 | 高速公路總裏程(公裏) | 8140 | 11000 | 預期性 |
5 | 内河高等級航道裏程(公裏) | 1648 | 2050 | 預期性 |
6 | 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個) | 15 | 19 | 預期性 |
7 |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公裏) | 518 | 700 | 預期性 |
8 | 普通國道二級(三州三級)及以上比重(%) | 87.5 | 95 | 預期性 |
9 | 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重(%) | 50.2 | 65 | 預期性 |
二、樞紐銜接 | ||||
10 | 全國内河主要港口鐵路接入率(%) | 50 | 100 | 預期性 |
11 | 内河港口重點作業區高等級公路接入率(%) | 66.7 | 100 | 預期性 |
12 | 樞紐機場軌道接入率(%) | 100 | 100 | 預期性 |
13 | 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率(%) | 15 | 預期性 | |
三、服務質效 | ||||
14 | 樞紐機場民航航班正常率(%) | 88 | 88 | 預期性 |
15 | 普通國省道技術狀況(MQI)優良路率(%) | 91.7/75.0 | 85/80 | 預期性 |
16 | 農村公路技術狀況(MQI)優良中等率(%) | * | 83 | 預期性 |
17 | 建制村通快遞比例(%) | 67 | 100 | 預期性 |
四、智慧創新 | ||||
18 | 重點領域北鬥系統應用率3(%) | * | 99 | 預期性 |
19 | 普通國省道技術狀況(MQI)優良路率(%) | 19 | 100 | 預期性 |
20 | 具備條件的危險貨物運輸企業電子運單使用率 (%) | * | 90 | 預期性 |
五、綠色安全 | ||||
21 | 城區常住人口 100 萬以上城市新能源公交車占 比4(%) | * | 75 | 預期性 |
22 | 交通運輸 CO2排放強度下降率(%) | 3 | 約束性 | |
23 | 較大以上等級道路運輸行車萬車事故死亡人數 下降率(%) | 12 | 約束性 |
— 19 —
3 重點領域北鬥系統應用率:重點領域指重點運營車輛、郵政快遞自有幹線運輸車輛,應安 裝具備衛星定位功能船載設備的客船及危險品船等。
4 城區常住人口 100 萬以上城市新能源公交車占比:全省市轄區城鎮人口達百萬人及以上的 地區有 7 個,分别是成都市、綿陽市、宜賓市、南充市、泸州市、達州市、自貢市;新能源 公交車占比指新能源公交車占所有地面公交車輛的比重。
— 20 —
“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建設完成投資 1.2 萬億元以 上,其中公路水路 7000 億元、鐵路 3000 億元、民航 250 億 元、軌道交通 2200 億元。
到 2035 年,基本建成交通強省和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 體系。全面建成“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和成渝地 區雙城經濟圈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建成發達的快速 網、完善的幹線網和廣泛的基礎網,形成便捷順暢、高效經 濟的客貨交通圈,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專欄 3 四川省 2035 年綜合立體交通網空間布局 | |||||
1. 主骨架布局 ——對外“四向八廊”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6 軸 7 廊 8 通道”主骨架有“3 軸 2 廊 2 通道” 在成渝交彙,囊括了我省“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 川黔粵桂走廊。是國家粵港澳—成渝主軸(廣州—成都)、西部陸海走 廊(西甯—三亞、甘其毛都—南甯)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成都,經川南, 通往黔中、北部灣、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銜接中國—中南半島陸路國際運 輸通道,以及經東南亞至大洋洲,經東南亞、南亞跨印度洋至歐洲和非洲海 上國際運輸通道。 川滇走廊。是國家成渝昆走廊(成都—磨憨/河口、重慶—昆明)的重要 組成部分,起于成都(重慶),經攀西或川南,通往滇中城市群,經瑞麗、 磨憨、河口等邊境口岸,銜接孟中印緬、中國—中南半島陸路國際運輸通道, 以及經東南亞、南亞跨印度洋至歐洲和非洲海上國際運輸通道。 長江北走廊。是國家長三角—成渝主軸(上海—成都)的重要組成部分, 陸路起于成都,經川東北,水路支線起于宜賓,通往長江中遊、長三角城市 群,銜接經日韓跨太平洋至美洲海上國際運輸通道。 長江南走廊。是國家廈蓉通道(廈門—成都)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成 都,經重慶,通往長江中遊、海峽西岸城市群,銜接經日韓跨太平洋至美洲 海上國際運輸通道。 川甘青新走廊。是國家西部陸海走廊(西甯—三亞)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成都,經阿壩或廣元,通往蘭西、天山北坡城市群,經阿拉山口、霍爾 果斯、紅其拉甫邊境口岸,銜接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巴陸 路國際運輸通道。 川藏走廊。是國家川藏通道(成都—樟木)的重要組成部分,起于成都, 經川西北,通往拉薩城市圈,經亞東、樟木等邊境口岸聯系南亞,銜接中尼 印陸路國際運輸通道。 川陝京走廊。是國家京津冀—成渝主軸(北京—成都、北京—重慶)的 重要組成部分,起于成都(重慶),經川東北,通往關中平原、山西中部、 中原地區、京津冀城市群,銜接經日韓跨太平洋至美洲、跨北冰洋絲綢之路 海上國際運輸通道。 川陝蒙走廊。是國家西部陸海走廊(甘其毛都—南甯)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于成都(重慶),經川東北,通往關中平原、甯夏沿黃、呼包鄂榆城市群, 經二連浩特邊境口岸,銜接中蒙俄陸路國際運輸通道。 ——内部“1 軸 2 環 3 帶 4 聯” 1 軸。包含成都經資陽至重慶、成都經遂甯至重慶、成都經内江至重慶。 2 環。環 1:成都經德陽、資陽、眉山至成都。環 2:綿陽經南充—遂甯 —廣安、内江—自貢、樂山至雅安。 3 帶。帶 1:廣元經綿陽、德陽、成都、眉山、樂山/雅安、西昌至攀枝花。 帶 2:成都經資陽、南充—遂甯—廣安至達州。帶 3:攀枝花經涼山至泸州— 宜賓,支線爲宜賓至樂山。 4 聯。聯 1:馬爾康經成都、資陽、内江—自貢至泸州—宜賓。聯 2:康 定經雅安、成都至巴中。聯 3:廣元經巴中至達州。聯 4:廣元至南充。 2. 樞紐布局 打造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全省綜合 交通樞紐系統。 成都—重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成渝共建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鐵 路樞紐、長江上遊航運中心。 “一主四輔多點”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一主即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四輔即泸州—宜賓、攀枝花、萬州—達州—開州、廣元 4 個全國性綜合交通 樞紐。多點即培育南充—遂甯—廣安、綿陽、樂山、内江—自貢等區域性綜 合交通樞紐。 重要樞紐港站。國際樞紐港站: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成都國際鐵路樞紐、 成都國際郵政快遞處理中心。全國性樞紐港站:宜賓國家内河主要港口、泸 州國家内河主要港口、南充國家郵政快遞處理中心。 |
四、夯實重大戰略交通支撐
(一)支撐全域開放發展
積極參與推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 通道建設,着力構建“四向八廊”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支 撐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态勢。深度 融入東南亞南亞國際市場,南向進出川大通道新增 8 條、開 工 6 條,合力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暢通公鐵陸海聯運通道。 加快融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開辟進疆入藏戰略通道, 西向進出川大通道新增 2 條,加快打通成都至蘭西城市群的 鐵路、高速公路通道,統籌推進川藏鐵路、川藏高速及 G318 線等配套公路建設,實施 G351 夾金山隧道工程等項目。全 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東向進出川大通道新增 5 條、開工 6 條,強化沿長江綜合交通走廊,加快南北沿江高速鐵路大 通道建設,提升長江幹線川境段和主要支流航運能級,開辟 成都經達州至萬州港鐵水聯運新通道,實現通江達海。積極 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北向進出川大通道開工 2 條,加快建 設成都、萬達開地區通往關中平原、京津冀的高速鐵路大通 道,提升川陝高速公路通道能力。
(二)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提升主軸通道能力,加快形成成渝雙核間由三條高速鐵 路和四條高速公路構成的通道集群。推動川東北和渝東北、 川南和渝西交通一體化發展,力争川渝間高速公路通道達到 17 條,加快消除普通公路省際“斷頭路”“瓶頸路”。優化 “三帶”通道結構,成德綿眉樂雅廣西攀經濟帶重點擴容京
— 22 —
昆高速公路、成昆鐵路,開辟聯系雲南的高速公路新通道; 成遂南達經濟帶加快建設成達萬高鐵、擴容滬蓉高速公路; 攀樂宜泸沿江經濟帶加快貫通沿長江、金沙江高速鐵路、高 速公路大通道,聯動推進岸線保護開發和航道港口建設,加 快提升沿江區位和港口優勢。
(三)支撐“一幹多支”戰略實施
推動成德眉資交通同城同網,依托成都都市圈“2 環 18 射”鐵路網、“3 繞 18 射”高速公路網和“2 軸 31 線”城際快速 公路網,打造全域“1 小時通勤圈”。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交 通一體化發展,強化綿陽、樂山、雅安、遂甯與成都都市圈 高效互聯。強化五區協同通道支撐,力争到 2025 年川南、 川東北、攀西、川西北至成都平原的陸路大通道能力分别提 升 20%、40%、70%、160%。
(四)暢通西部陸海新通道
開辟成都經泸州(宜賓)、百色至北部灣出海口西線主 通道,擴能提升成渝鐵路運輸能力,打通并強化隆黃鐵路通 道,加快構建我省經貴州至廣西北部灣港最近鐵路貨運大通 道;進一步完善溝通西南和西北、銜接“一帶”和“一路” 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形成四川“通疆達海”大循環大通道。 持續優化鐵海聯運班列運營組織,穩定開行成都等樞紐至北 部灣港口高頻次班列直達線;加快陸路跨境通道建設,打造 四川經廣西、雲南至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的跨境運輸線 路;創新“物流+貿易+産業”運行模式,促進通道交通物流 經濟深度融合發展。
(五)推動交通強省建設
圍繞“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 高質量完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推動跨區域服務一體 化、高原山區公路多元可持續投融資模式創新、交通出行結 構優化研究、交通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智慧高速全路段車路 協同應用、交通文化傳承發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争創交通強國建設示範區。 分批次開展交通強市(州)、交通強縣(市、區)建設。
專欄 4 四川省交通強國建設六大試點任務 |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規 劃一體化、網絡一體化、樞紐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形成跨省 規劃編制、項目建設,跨區域運輸合作、樞紐協同、數據交換的系列經驗。 高原山區公路創新。構建暢通安全的公路網、銜接順暢的樞紐集疏運體 系,探索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形成高原山區高速化公路設計、施工 成套技術,在公路融資、一體化開發方面取得典型經驗和成果。 推動公園城市交通綠色發展。推動“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發展,完善城市街道,建設全域慢行綠色廊道、“站城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公園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形成 TOD 發展的成都經 驗。 增強交通防災減災韌性。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創新 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裝備建設,建成多功能于一體的交通設 施和路域災害預警監測平台,在交通應急預案、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 資儲備庫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車路協同技術發展。開展車路協同測試、特殊場景車路協同應用,推動 智慧高速特殊場景規模化應用,建成面向車路協同的“行業監管+生态共享” 智慧高速雲控平台,在交通新基建運維、車路協同、智慧高速建設等方面形 成相關成果。 推進交通與旅遊、文化融合發展。推進路景融合、文化融合、管理融合, 建成一批旅遊風景道、旅遊航道,在綠色公路生态選線、綠色施工、監控治 理以及山地軌道産業發展、生态敏感區交通建設管理等方面形成相關成果。 |
— 24 —
五、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絡
(一)建設發達的快速網
高速鐵路。突破高速鐵路瓶頸制約,打通多向出川高速 鐵路大通道,實施成達萬、成自宜、渝昆、渝西等設計時速 350 公裏的高速鐵路項目,将成渝中線高鐵打造爲更高技術 标準的高速鐵路示範線路,全面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鐵 網。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加快城際鐵路互聯互通,實 施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綿陽至遂甯至内江鐵路等項目。
專欄 5 “十四五”時期高速鐵路建設項目 續建項目。 | |||||
續建項目。成都至自貢至宜賓高速鐵路、重慶至昆明高速鐵路、成都至 達州至萬州高速鐵路 3 個項目、860 公裏。 新開工項目。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重慶至安康段。 規劃研究項目。力争大理至攀枝花鐵路、宜賓至西昌至攀枝花高速鐵路、 泸州至遵義高速鐵路納入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 |
專欄 6 “十四五”時期城際鐵路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綿泸高鐵内江至自貢至泸州段、漢巴南鐵路南充至巴中段 2 個項目、277 公裏。 新開工項目。綿陽至遂甯至内江鐵路。 規劃研究項目。力争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南充至廣安鐵路、重慶至自 貢至雅安鐵路納入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 |
高速公路。加快完善以進出川大通道爲核心、城際互聯 爲重點、縣域覆蓋爲目标的高速公路網絡。加密川黔、川滇、 川陝、川渝省際通道,力争高速公路進出川大通道達到 37 條。推動高速公路向民族地區延伸,加快久馬、九綿、沿江、 西昭等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建設。推進成渝、成綿廣、 成樂、成南、遂渝等交通繁忙路段擴能改造。推動城際高速公路建設,基本實現省内五大區域、區域内部城市之間直連 直通。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需求,規劃研究一批高 速公路項目,支持具備條件的項目适時啓動建設。
專欄 7 “十四五”時期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G4218 康定過境段、G4216 仁壽經新市經金陽經甯南至攀枝 花、G0511 德陽至都江堰、G8513 九寨溝(川甘界)至綿陽、G0615 久治(川 青界)至馬爾康、G7611 昭通至西昌、G0512 成樂擴容、G42 成南擴容、G5 成綿擴容、G5 綿廣擴容等 38 個項目、3800 公裏。 新開工項目。G7611 西昌至香格裏拉、G4218 康定榆林至新都橋、G0611 郎木寺經川主寺至汶川、G5 廣陝擴容、G93 遂渝擴容、G76(G85)成渝擴 容、G4215 成自泸擴容、資中至銅梁、樂山至資中、西昌至甯南、會理至祿 勸、達州繞城西段、通廣高速川陝界至王坪段、天府新區至樂山、成都至汶 川、重慶經叙永至筠連、江津經泸州至宜賓、自貢至永川、金口河至西昌、 大竹至墊江等。 前期工作項目。G4218 康定新都橋至理塘、馬爾康至康定、南江至鹽亭、 茂縣經鹽亭至犍爲、萬源至城口等。 |
民用航空。加快完善“幹支結合、客貨并舉”的民用運輸 機場布局體系。提升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能級,建成投運成都 天府國際機場,提升雙流國際機場保障能力,實施“兩場一體” 運營模式,加快成都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完善航空貨運專用 設施。加密支線機場布局,促進機場間功能互補、差異化發 展、一體化協作。建設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
專欄 8 “十四五”時期民用運輸機場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阆中機場、達州機場(遷建),改擴建 九寨、綿陽機場。 新開工項目。樂山機場,改擴建南充、廣元、西昌等機場。 前期工作項目。廣安機場、遂甯機場、會東機場、甘洛機場、雅安機場 等,改擴建宜賓、泸州、紅原等機場。 規劃研究項目。研究論證内江(自貢)機場建設及相關機場遷建工作。 |
(二)建設完善的幹線網
加快川藏鐵路、成都至蘭州鐵路成都至川主寺段、西甯 至成都鐵路等國家戰略通道建設,着力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西線鐵路通道,推進既有線路擴能改造,把部分較低等級客 貨運線置換爲高等級貨運通道。實施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 段、隆黃鐵路隆昌至叙永段、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段擴能改 造,協同推進黃桶至百色鐵路建設,加快構建至北部灣、滇 中的鐵路貨運通道。實施廣巴、達萬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暢 通東向鐵水聯運通道。研究論證成都至格爾木鐵路。
專欄 9 “十四五”時期普速鐵路建設項目 續建項目。 | |||||
續建項目。成都至蘭州鐵路成都至川主寺段、成昆鐵路峨眉至米易段擴 能改造工程、連界至樂山鐵路、隆黃鐵路叙永至畢節段、川藏鐵路雅安至林 芝段、西甯至成都鐵路等 7 個項目、1478 公裏。 新開工項目。隆黃鐵路隆昌至叙永段擴能改造工程、川藏鐵路引入成都 樞紐天府至朝陽湖段、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工程。 規劃研究項目。力争廣元至巴中鐵路擴能改造工程、達州至萬州鐵路擴 能改造工程納入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研究論證彭白鐵路改建工程。 |
軌道交通。加快構建成都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網,推 進成都至德陽、資陽、眉山的市域(郊)鐵路建設。實施成 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适時啓動成都城市軌道 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研究,着力推動線路向成都二、三圈層 延伸。支持有條件的大中城市因地制宜适時發展輕軌、有軌 電車、單軌、中低速磁懸浮、自動導向軌道系統等不同軌道 — 27 —交通制式。圍繞“交通+扶貧”“交通+旅遊”,推動山地軌 道交通建設。
專欄 10 “十四五”時期軌道交通建設項目 | |||||
1. 成都都市圈市域(郊)鐵路 續建項目。軌道交通資陽線 40 公裏。 新開工項目。争取将成都至眉山線、成都至德陽線納入國家規劃。 2. 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 續建項目。成都市軌道交通 8 号線二期、10 号線三期、13 号線一期、17 号線二期、18 号線三期、19 号線二期、27 号線一期、30 号線一期工程等 8 個項目、177 公裏。 3. 山地軌道交通 續建項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扶貧項目 123 公裏。 前期工作項目。适時開展九寨溝世界遺産旅遊線、龍門山山地度假旅遊 線、竹海石海休閑度假旅遊線等前期工作。 |
普通國省道。加快普通國省道待貫通路段和低等級路段 改造,着力提升鄉鎮通三級公路比重,提高川渝毗鄰地區幹 線公路省際聯通水平,基本實現普通國道達到内地二級及以 上、三州三級及以上标準,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重達到 65%。完善城際快速公路網絡,加快打通天府大道北延線、 梓州大道南延線、天府大道眉山段、成資大道等成都都市圈 “斷頭路”,加快建設内自城際快速公路網。推進幹線公路 城鎮過境段、城市出入口路段升級改造,消除城市内外銜接 “腸梗阻”。建設一批跨江越嶺長大橋隧,實施 G351 夾金 山隧道工程等項目,加強既有越嶺線的維護。創新高原山區 高速化公路發展模式,推動高速化服務向山區延伸。提前開 展一批普通國省道項目前期工作。
— 28 —
專欄 11 “十四五”時期普通國省道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G215 白玉至巴塘段、G215 巴塘竹巴龍至得榮二龍橋段、G549 石棉至九龍段、G549 鄉城至得榮段等普通國省道 3500 公裏。 新開工項目。G549 九龍至稻城段、G353 雷波沙坪子至甯南葫蘆口段、G352 古蔺金蘭至叙永分水段、G351 夾金山隧道工程等普通國省道 5500 公裏,實施 G318 提質改造工程。 |
内河水運。制定“一江一策”實施方案,加快構建“一 橫五縱多線”航道網,協同推動長江幹線航道擴能提升,有 序實施嘉陵江、岷江、渠江航道梯級建設和航道整治,推動 岷江全線達标、嘉陵江全線複航、渠江全線渠化,加強金沙 江翻壩轉運系統建設和庫區航道整治,推動沱江、涪江下段 與長江下遊幹支銜接,加強老舊船閘改造。深入推進全省港 口資源整合,加快完善“兩核四翼多點”港口體系,推進泸 州港、宜賓港、樂山港一體化發展,推動廣元港、南充港、 廣安港融入重慶港,加強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港區建設, 完善公共錨地、水上服務區等設施。因地制宜建設旅遊客運 碼頭和庫區便民碼頭。
專欄 12 “十四五”時期内河水運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嘉陵江利澤樞紐、岷江龍溪口航電樞紐、岷江龍溪口至宜賓 段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岷江虎渡溪航電工程、岷江湯壩航電工程、岷江 尖子山航電樞紐、廣元港張家壩作業區(一區)一期工程等。 新開工項目。岷江老木孔航電樞紐、岷江東風岩航電樞紐、金沙江向家 壩庫區航道建設工程、涪江三星船閘工程、遂甯港大沙壩作業區一期工程等。 |
(三)建設廣泛的基礎網
農村公路。實施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實現有條件地區 農村公路成網成環。實施鄉村振興産業路旅遊路工程,提升 — 29 —鄉鎮對外暢通能力,支撐中心城鎮培育。實施自然村通硬化 路工程,擴大農村公路覆蓋範圍和通達深度。新建一批農村 公路橋梁,建設通寺廟公路和森林防滅火道路。推進“四好農 村路”示範創建提質擴面,争創“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市 和示範省,支持廣安、遂甯等與重慶毗鄰地區共建“四好農 村路”示範區。
專欄 13 “十四五”時期農村公路建設項目 | |||||
通組硬化路。常住人口 30 戶及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1.3 萬公裏。 撤并建制村暢通工程。實施 2.4 萬公裏。 鄉村振興産業路旅遊路。實施 4000 公裏。 鄉鎮通三級公路。實施 300 公裏。 新建橋梁。實施 5 萬延米。 |
通用機場。加快構建五大通用機場群,按照統一規劃、 分步實施的原則,分階段推進全省通用機場建設。按需布局 若幹用于農林、警巡、防滅火、旅遊、應急救援的通用機場 或停機坪。鼓勵和支持支線機場增設通用航空設施,兼顧通 用航空服務和保障。統籌推進固定運營基地、飛行服務站、 通用航空油料儲運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拓展商務出 行、飛行培訓、低空旅遊、應急救援等通航服務。
專欄 14 “十四五”時期通用機場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綿陽北川、成都金堂 2 個項目。 新開工項目。巴中南江、宜賓長甯、甘孜巴塘、綿陽三台、眉山洪雅、 涼山鹽源、南充營山等,改擴建自貢鳳鳴等通用機場。 |
郵政快遞。構建“一核九輔多點”5 郵政發展總體格局,打
5 一核九輔多點:1 個國際性(成都)、1 個全國性(南充)、8 個區域性(綿陽、宜賓、 廣元—巴中、遂甯、達州、泸州、攀枝花、自貢)和多個區域性次級郵政快遞樞紐。
— 30 —
造成都“中西部地區郵政快遞樞紐中心”“面向亞歐的國際 郵件快件集散中心”,完善南充、自貢、達州、綿陽、宜賓、 泸州、廣元(巴中)等地郵政快遞轉運(分撥)中心、倉儲 基地布局建設。強化郵政快遞末端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 “郵政在鄉”,實施“快遞七進”6 “快遞兩進一出”7 工程。 完善多元化、智能化、集約化寄遞末端服務體系,協同推進 智能信包箱等末端設施建設,探索驿站代收、聯收聯投等多 樣化模式。
六、構建綜合交通樞紐體系
(一)共建國際性樞紐集群
建設中國民用航空第四極,強化成渝地區機場協同運 營,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建設成都中歐班列集結中 心示範工程,共建中歐班列(成渝)運營平台,推動集結點、 代理、運輸、倉儲、信息等資源共建共享。推動西部陸海新 通道重慶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與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 心聯動發展。共建長江上遊航運中心,組建長江上遊港口聯 盟,加強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合作,促進港口碼頭管理運營 一體化,共同呼籲盡快啓動三峽新通道建設前期工作。引導 樞紐集群内不同類型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按照“一城一方
6 快遞七進:支持快遞服務進政區、進園區、進商區、進校區、進小區、進景區、進郊區。
7 快遞兩進一出: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完善縣、鄉、村快遞物流體系,打造“工業品下 鄉”和“農産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有效對接農産品市場(基地),拓展農産品、農資、 農村消費品流通加工、倉儲配送等功能,服務産地直銷、訂單生産等農業生産新模式,推進 快遞進村;促進快遞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覆蓋制造業的供應鏈服務能力,培育倉 配一體化、入廠物流、國際供應鏈等融合發展模式,推進快遞進廠;大力發展航空物流樞紐, 推進中歐班列運郵常态化,構建國際寄遞物流體系,推進快遞出海。
— 31 —
略”統籌樞紐及集疏運體系建設。
(二)完善樞紐城市布局
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以成都國際航空港、國際鐵 路港爲龍頭,公路港、内河港爲支撐,打造泛歐泛亞有重要 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推進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雙流 國際機場一體運營,推動成都打造全球性航空樞紐、洲際航 空中轉中心和貨運中心。提升成都鐵路主樞紐能級,優化公 路客貨運樞紐布局,将成都港打造爲以客爲主、兼顧貨運的 國際知名旅遊港口。支持德陽參與成都國際鐵路港大港區建 設,暢通成德臨港經濟産業帶。支持眉山建設川滇藏貨物陸 水轉運中心,共建天府新區公園城市綠色交通體系。支持資 陽建設成渝門戶樞紐,共建國際臨空經濟區。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泸州—宜賓成渝地區南向開 放重要門戶樞紐功能,打造泸州長江上遊航運貿易中心,拓 展宜賓長江上遊區域中心城市交通輻射空間。支持攀枝花建 設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樞紐,加快形成成渝經攀枝花至滇中通 道群。支持達州建設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開辟東向鐵水 聯運新通道,推動萬達開區域交通統籌融合發展。支持廣元 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拓展嘉陵江航運腹地範 圍,打造中歐班列(成渝)集結編組基地。
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支持綿陽提升民用航空能級,完 善軍民融合交通保障體系。支持樂山參與共建巴蜀文化旅遊 走廊,推動樂山港升級打造爲成都港。支持遂甯建設聯動成 渝的重要門戶樞紐,推動遂潼川渝毗鄰地區交通一體化發
— 32 —
— 33 —
展。支持雅安打造川藏物資貿易集散地,建設綠色交通體系。 推動内江—自貢交通同城化發展,支持内江建設成渝重要交 通樞紐,支持自貢建設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支持南充建 設成渝地區重要交通樞紐節點,提升成渝地區北部中心城市 交通輻射帶動力。支持廣安打造川東渝北區域綜合交通樞 紐,推動全面融入重慶“1 小時交通圈”,探索跨省域交通 一體化發展。支持巴中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夯 實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交通基礎。支持甘孜、阿壩、涼山 打造全域旅遊交通體系,鞏固交通脫貧攻堅成果,統籌推進 川藏通道建設,強化戰略通道安全保障能力,打通成渝至甘 肅、青海的鐵路、高速公路通道。支持涼山協同攀枝花建設 四川南向開放門戶樞紐,提升成渝昆走廊通道能級。
(三)推進樞紐港站一體發展
綜合客運樞紐。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多種運輸方式統一規 劃、統一設計、協調建設,探索一體化運營機制。推動各運 輸方式等候區、售票區、停車場等功能合并布設,以及安檢 等設施設備共享共用,引導實現立體或同台換乘。進一步縮 短中心城區至綜合客運樞紐的到達時間以及中心城區綜合 客運樞紐之間的公共交通轉換時間。打造成都天府國際機 場、鐵路天府站綜合客運樞紐示範工程,實現天府國際機場 與成自宜高鐵、地鐵 18 号線立體換乘,成自宜高鐵、川藏 鐵路與地鐵 18、19 号線立體換乘。建設一批與綜合客運樞 紐配套的道路客運站場。
綜合貨運樞紐。圍繞全省“5+1”現代工業體系、“10+3”現代農業體系、“4+6”現代服務業體系布局,規劃建設一批多 式聯運型貨運樞紐。完善貨運樞紐多式聯運功能,促進綜合 貨運樞紐各運輸方式一體銜接、一站服務、設備共用,引導 物流節點拓展冷鏈、郵政快遞、電商等服務功能,推動重點 綜合貨運樞紐預留應急物流功能。
集疏運體系。推進樞紐機場間、樞紐機場與大型鐵路客 運站間的軌道交通、高快速公路建設,提高樞紐之間中轉效 率。加強機場、鐵路站場、港口、貨運樞紐集疏運通道建設, 擴大樞紐輻射範圍。打通樞紐進出港“最後一公裏”,加強 進港鐵路、進港公路建設。
專欄 15 “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項目 | |||||
續建項目。成都天府機場長途汽車站、自貢高鐵樞紐站、雅安無水港多 式聯運項目等。 新開工項目。廣元朝天客運樞紐站、泸州泸縣客運樞紐站、涼山西昌市 高鐵樞紐站、廣元·川陝甘高鐵快運物流基地等。 |
(四)優化城市内外交通銜接
推進區域交通與城市交通規劃編制實施有效銜接,統籌 開展重點城市通道過境方案研究。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 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有效銜接,加強城市周邊區 域公路與城市道路高效對接,系統優化進出中心城區道路網 絡,減少過境交通與城市交通的交織幹擾。統籌樞紐站場布 局與周邊區域開發建設,加強鐵路、公路客運樞紐及機場與 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系統有機整合,構建以城市公共交通爲主 導的樞紐接駁體系。
— 34 —
七、打造人民滿意出行系統
(一)優化出行服務網絡
區際出行。優化國際航線網絡,拓展洲際 10 小時航程 圈和亞洲 5 小時航程圈,加密至北美、歐洲、澳洲、東南亞、 南亞航線。完善省際航線網絡和國内大中城市幹線網絡,擴 展支線航空網絡。統籌軍民航發展需求,優化空域結構,提 升空域資源配置使用效率。發揮高鐵核心競争優勢,打造“一 日往返”“組合接續”等産品,開行到北京、上海、廣州等 方向梯次動車産品。
城際出行。構建與區域協調發展相适應的多層次城際客 運出行網。進一步加密城際間高鐵(動車)頻次,發展大站 快車、站站停等多樣化服務,加快形成成都平原“環+射”鐵路 公交化開行格局。深化城際道路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推廣 跨省、跨市公交路線。優化高速公路交通管控措施,提升路 網運行效率,提高出行服務品質。發展支線航空,開行省内 機場間直飛航班,推進低成本等航空服務差異化發展。
專欄 16 “十四五”時期城際出行公交化發展重點 | |||||
1. 成都平原經濟區“環+射”鐵路公交化 環:新增成都樞紐環線、成都都市圈環線鐵路開行公交化。 射:深化成綿樂北段、成綿樂南段、成遂鐵路、成渝客專、成灌(彭) 鐵路、成雅鐵路成蒲段開行公交化,新推動成自鐵路、成雅鐵路蒲江至雅安 段、寶成鐵路開行公交化。 2. 成德眉資客運同城化行動 開通簡陽至雁江、金堂至中江等城際公交。推進成德、成眉、成資等市 域鐵路實行“月票制”。試點異地出租車返程配客點。 3. 川渝運輸一體化行動 推動萬達開、渝廣、遂潼等川渝毗鄰地區實施城際道路客運公交化改造, 開通廣安、泸州、資陽、内江、自貢等至重慶的定制客運路線;發展大足— 安嶽、小平故裏—華蓥山—紅岩等精品旅遊客運線路。 |
城市出行。成都都市圈重點打造“軌道+公交+慢行”三 網融合出行體系,實現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 分擔率不低于 50%。地級市推進“公交+慢行”網絡融合建設, 确立大中運量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統中的骨幹地位,實現 城區人口 100 萬以上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不低于 65%。縣城構建以城市公共交通爲主體,步行和自行車交通 爲重要補充的綠色出行體系,鼓勵發展網約、共享、定制等 服務新模式。合理配套停車設施,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城鄉客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進行全域公交化改造,積 極創建國家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新農村客運運營 模式,完善服務标準和支持政策,推進“金通工程”全域覆 蓋和樣闆創建。深化實施“春風行動”。實施平安渡運工程。 繼續開好成昆鐵路“慢火車”。
專欄 17 鄉村運輸“金通工程”發展重點 | |||||
1. 推進全省 130 個縣(不含市轄區)實施鄉村運輸“金通工程”,開展樣 闆縣評選活動。 2. 完善省市縣三級鄉村客運監管服務平台,打造農村物流信息化監管平 台。 3. 落實精準補貼制度,建立健全鄉村客運省、市、縣三級财政投入機制。 出台農村閑适運力集中管理辦法,制定适用的鄉村客運安全監管标準。 |
(二)提升客運服務品質
加快旅客聯程運輸發展。建設異地候機樓和高鐵無軌 站,創新發展“空鐵通”“空巴通”、公鐵聯運、樞紐專線
— 36 —
等服務産品。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内安檢、票檢模式創新,促 進安檢互認、票制互通。鼓勵打造“出行即服務(MaaS)” 平台,推動聯運經營人整合各種出行方式,爲公衆出行提供 一體化方案、“一站式”服務。
推廣先進适用客運裝備。積極支持時速 400 公裏級高速 輪軌客運列車、山地齒軌列車、中低速磁懸浮列車等新型軌 道交通客運裝備研發應用。加快新能源客車及成套技術裝備 推廣應用,推廣經濟适用的農村客運乘用車型。發展适合地 方水上旅遊特色的船型。推動國産大型民用飛機和通用航空 器應用。
加快道路客運轉型升級。推動道路客運站因地制宜拓展 物流、公交、郵政、旅遊等功能,實現“一點多能、多站合 一”。逐步取消跨省 800 公裏以上道路客運班線,推廣道路 客運分段式接駁運輸。推動運遊融合,鼓勵開通機場、鐵路 站至景區景點的旅遊直通車。加快推廣定制快客、旅遊專線、 通勤包車等道路客運新模式。
八、完善經濟高效貨運系統
(一)優化貨運服務網絡
物流樞紐。充分發揮成都、遂甯、泸州、達州、攀枝花 在全國物流網絡中的關鍵節點、重要平台和骨幹樞紐作用, 基本形成以國家物流樞紐爲核心的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推 進宜賓、自貢、内江、廣元、南充、樂山、綿陽等城市建設 具有國際物流集散、分撥、存儲、轉運等功能的區域級物流 樞紐。建設成渝雙城配送中心、國際公路貨運中心,布局成
— 37 —
都、廣元、綿陽等高鐵貨運物流基地,完善冷鏈物流基地設 施條件,加快數字物流貿易港體系化建設,打造全國物流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專欄 18 四川省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發展重點 | |||||
成都國家物流樞紐。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國際國内幹線,提供公 共、定制和精品班列服務,以大宗物資直達列車、“鍾擺式”鐵路貨運專線 等形式開展支線運輸業務,以公路班車、準時化配送等形式開展配送業務; 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國際(地區)航空貨運幹線通道、航線網絡和輻 射全國的高鐵網絡,建設亞蓉歐國際航空物流中轉樞紐。 遂甯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強化與成渝在鐵路幹線運輸中的合作與融合, 加密公路專線、配送等班線,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物流一體化組織的重 要支點。 泸州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以長江“黃金水道”爲主軸,開展鐵水聯運、 江海聯運業務,建成具有國際競争力的國家多式聯運物流樞紐。 達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發展直連成都、重慶、西安的鐵水聯運 幹線通道,打造西部地區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的重要節點。 攀枝花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對接四川、雲南自貿區,開展國際物 流業務,打造全國重要戰略物資供應鏈的骨幹樞紐。 |
貨運網絡。加快“Y”字形全球航空貨運網絡布局,吸 引全貨運航空公司在川設立基地,鼓勵開行全貨機國際航 線,新增北京、上海、拉薩、廣州、烏魯木齊等全貨機航點, 形成“腹艙+全貨機”協同發展的航空貨運格局。統籌優化 中歐班列(成渝)往返線路和運力,擴大成都國際鐵路港多 平台集成優勢,加快形成經新疆、内蒙古、雲南及北部灣港、 長三角“多通道跨境、多口岸過境”的國際班列大通道。創 新“蓉桂新”“蓉桂港”鐵海聯運,加密“蓉歐+”東盟國際鐵海 聯運班列,常态化開行達州—萬州江鐵聯運班列。拓展至東 南亞、中亞的跨境直通國際道路運輸服務,建設南向跨境公 — 38 —路運輸平台,培育鞏固經廣西、雲南至東盟跨境道路貨運線 路,做大做強“東盟班車”。建設以泸州、宜賓、樂山、廣 元、南充、廣安爲主要節點的長江水運物流網絡。構建“幹 線多式聯運+區域分撥”物流網絡。強化幹線運輸與城市末 端配送有機銜接,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深化交郵合作, 依托鄉村運輸“金通工程”提升農村地區快遞快件覆蓋深度。
(二)推進貨運降本增效
優化貨運組織模式。積極發展鐵水、公鐵、空鐵等聯運 服務,深入推進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建設鐵路“無水港”。 培育壯大多式聯運經營人。推行“鐵路+”多式聯運“一單制”, 依托現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鐵路信息系統等,建設全省多 式聯運物流信息化平台。支持發展集裝箱與挂車共享、長途 接駁甩挂等集約化組織模式。協同重慶開通運營貨運水上穿 梭巴士和“川渝外貿快班”。推廣網絡貨運、高鐵貨運。積 極發展冷鏈物流。創新城鄉物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分時 配送等新模式。
推動貨運裝備升級。推廣應用高速貨運動車組和快捷貨 運列車。促進集裝化、廂式化、标準化運輸裝備應用,加快 運載單元、快速轉運設備、專用載運機具等升級改造。促進 貨運車輛标準化車型更新改造,推進水系或區域内運輸船舶 标準統一,推廣應用江海直達船型。鼓勵新型冷鏈、馱背運 輸、跨境聯運及特種貨運等新型專用車輛的應用。
深化制度性降本。完善證照和許可程序,規範道路貨運 市場秩序,繼續加強信用治超,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停靠
— 39 —
管理。深入實施減稅降費措施,深化實施高速公路貨車差異 化收費政策,規範鐵路專用線代維收費以及短駁服務收費行 爲,進一步規範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落實成都航空貨運樞 紐建設扶持政策。
九、推動智慧創新賦能交通
(一)發展智慧交通
強化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系統在交通基礎 設施調查核查、線路災毀損失評估、重大建設項目監管、關 鍵設施形變監測、輔助交通 BIM(建築信息模型)設計、道 路運輸、智能航運等領域的應用,提升集成管理、智能分析 和預警預告能力。推廣應用新一代空管系統,加快部署智能 安檢、機場自動化調度等智能服務設施,探索實現機場“一臉 通”。開展智慧高速、智慧旅遊公路試點工程建設。推進航道 數字化改造。推進樞紐智能化改造,建成南充現代物流園、 達州秦巴物流園、西南(自貢)無水港等智慧物流園區。打 造智能運輸服務網絡和智能監管系統,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 數據體系,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支持遂甯建設全國 ETC 智慧停車試點城市。
專欄 19 “十四五”時期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 |||||
鐵路。實施川藏鐵路等智能建造工程,推進既有鐵路樞紐智能化升級改造。 公路。建設成都繞城、成都第二繞城、成宜高速、峨漢高速、成綿高速 擴容等智慧高速公路。依托 G318 提質改造工程,試點建設智慧旅遊公路。 水運。推進嘉陵江電子航道圖建設。建設宜賓港、泸州港智慧港口,加強梯級船閘聯合調度。 航空。打造數據共享、協同高效、智能運行的智慧機場,推進樞紐機場 智能化升級。 |
— 40 —
(二)提升創新能力
加快推進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彙聚國内外 優勢創新資源,支撐川藏鐵路工程建設、裝備制造和運營管 理,構建創新産業輻射集群,爲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 技支撐。加強科研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打造一批國省級軌道 交通領域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加快推進“公路建設與養護 技術材料及裝備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BIM 技術應用 行業研發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建設,力争建成國家級科研平 台;建設中國民航高原醫學研究中心、航空發動機維修實訓 基地、民航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重點實驗室等民航創新平 台,創建國際一流的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在智慧交通、綜 合交通規劃、大數據應用、交通裝備智能制造、交通基礎設 施性能提升等領域申報創建一批科研平台。攻克高原山區道 路交通建設、交通防災減災等關鍵技術。強化協同創新能力 建設,深化産學研用協同創新,組建四川省交通運輸産業技 術創新聯合體,搶抓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川渝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等重大機遇,推動跨行業、跨區域科研平台共建、共享、 共用。
十、促進交通綠色低碳發展
(一)推動節能降碳
制定交通運輸“碳達峰”行動方案。持續推進運輸結構 調整,加快“公轉水”“公轉鐵”,減少公路大宗貨物長距 — 41 —離運輸比重。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裝備推廣應用力 度,布局高速公路、國省道沿線和綜合客貨樞紐充電、換電、 加氫基礎設施,形成連接全省主要城市的城際快充網絡;聚 焦重型卡車、大型客車等重點領域,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換電 模式。推廣“碳惠天府8 ”,引導居民綠色出行,開展綠色出 行創建行動。大力發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嚴格落實碳排放 控制政策,建立綠色低碳交通統計監測核算體系。
(二)加強生态保護
集約利用土地、通道線位、岸線等資源,鼓勵公路和鐵 路共用稀缺線位,統籌布局過江通道,促進航道、錨地和引 航等資源共享共用。加強老舊設施更新利用,提高不可再生 資源利用效率。嚴格落實生态保護和水土保持措施,推進生 态選線選址,強化生态環保設計,推進綠色施工。嚴格實施 生态修複、環境治理與土地複墾,加快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生态綠色景觀廊道。
(三)強化污染治理
深入推進營運車輛污染治理,加快老舊營運柴油貨車淘 汰更新,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實施汽車排放 檢測與強制維修制度,健全車輛綠色維修體系。開展“綠水 綠航”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非法碼頭和涉砂船舶整治,促進 港口岸電設施普及,深入推進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強化港 口船舶污染物分類接收、分類轉運、分類處置體系建設。推
8 “碳惠天府”:由成都市于 2020 年提出,爲中小微企業、社區、家庭和個人的節能減碳 行爲進行具體量化和賦予一定價值,并建立以政策鼓勵、商業激勵和碳減排量交易相結合的 正向引導機制。
— 42 —
進機場設施“油改電”建設,全面規範實施飛機輔助動力裝置 替代,妥善處理好大型機場噪聲影響。持續推進樞紐場站等 場所污染治理。推進郵件快件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
專欄 20 “十四五”時期綠色交通行動 | |||||
新能源和清潔能源運輸工具推廣。新增和更新替換的城市公共交通、出 租、城市物流配送、環衛車輛全部采用電動或清潔車輛。完善公路網充電加 氣配套設施體系。建設泸州市、宜賓市船用 LNG(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 高排放老舊汽車船舶污染治理及淘汰更新。完善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 度,嚴格實施運營車船燃料消耗限值準入制度,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 舊車船。 綠色基礎設施。打造綠色公路、綠色港口、綠色航道、綠色機場、綠色 服務區、綠色工地,推動成渝主軸電走廊、氫走廊建設。 近零碳交通示範區建設。在高原山區生态示範區以及遂甯、樂山、雅安、 南充等綠色示範城市試點推進交通近零碳示範區建設。 |
十一、提升交通安全應急能力
(一)提升交通本質安全
提升災害頻發地區路網韌性和可靠度,構建“生命線” 交通網絡,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災後恢複重建,推進具備條件 的節點之間迂回路線建設。加快新型材料及建造技術的推廣 應用,優化工程防災減災設計,加強項目安全性評價,提升 基礎設施使用壽命和抗災能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強 化設施設備運行監測,加強重點路段、重要節點的災害防治、 安全隐患整治和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公路安全 生命防護工程、危舊橋(隧)改造工程。推進老舊閘壩除險 加固,完善防範船舶碰撞橋梁設施。
— 43 —
(二)強化安全生産管理
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生産責任體系,加強 企業源頭管理,強化安全生産清單制管理,積極推進企業安 全生産标準化建設和誠信體系建設,嚴格落實政府的屬地監 管責任和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業監督責任,健全安全生産管理 制度和标準規範,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雙 重預防機制,強化安全風險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完善 聯合執法和安全責任追究機制,實行安全生産“一票否決”。 增強科技興安能力,推動鐵公水航郵安全信息共享,加強路 網、車輛、船舶安全運行監測預警管控。加強重點領域安全 綜合治理,強化鐵路沿線環境、城市軌道交通保護區、網約 車、道路客運、危化品運輸、寄遞渠道等安全管控,推廣應 用道路運輸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提高駕駛員安全文明素 養。
(三)完善應急保障體系
構建部門聯動、多式協同、多方參與的綜合交通應急管 理體制機制,優化交通應急預案體系,完善全省綜合交通運 輸運行調度和應急指揮平台。推動“5+8+N”交通應急物資 儲備中心和直升機救援力量建設,強化交通應急物資、設備 儲備,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加強地震、地災、洪災、森 林火災、危化品運輸洩露、重大疫情等領域的應急救援和運 輸保障演練。健全戰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提升供應鏈、産 業鏈安全保障水平。
— 44 —
專欄 21 “十四五”時期交通安全應急建設重點 | |||||
鐵路。完善企業負責、政府監管、社會監督“三位一體”鐵路安全管理 體系,加強鐵路運行監測、監控、防災預警等安全保障系統建設,強化設備 運行狀态檢測。 公路。完善公路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布局。實施農村公路路側護欄生命安 全防護工程。實施普通國道、農村公路危橋(隧)改造工程。完成平安智慧 高速公路建設,推進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在營運車輛安裝使用,推進治超 信息化建設。 水運。實施水運安全隐患整治工程,整治交通主管大壩安全隐患,建設 橋梁防撞及助航導航設施。實施渡口碼頭和船載視頻監控智能改造工程。 民航。加強通用航空運營企業安全監管。推進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基地、 分中心建設,完善飛行保障和地空協同救援機制。 軌道交通。适應軌道交通規模化、網絡化運營趨勢,建立以智能化爲導 向的安全應急體系,強化對客流、設施、環境的實時感知。 |
十二、發展交通産業和新經濟
(一)做強交通産業企業
以新型軌道交通和高科技産業爲重點,培育未來軌道交 通新的增長點,完善四川軌道交通全産業鏈格局,培育山地 齒軌列車、中低速磁懸浮等新型軌道交通高新技術産業,加 快新型軌道交通列車研發和運營保障基地建設,實現就近制 造、就近運輸、就近維護。緊抓川藏鐵路建設帶來的科技研 發和全産業鏈技術創新機遇,帶動成都都市圈軌道交通産業 升級,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世界級軌道交通産業高地。發展 智慧空管、智能安檢、智能運維等技術裝備和航空發動機整 機制造産業,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民航産業集群。培育壯 大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産業、交通施工與應急搶險裝備産 — 45 —業,帶動“四川制造”提質升級。加大國有資産重組整合力 度,做大做強交通、物流骨幹企業。依托“交通+郵政”推 動線上經濟發展,打造年寄遞量超億件的川貨寄遞品牌。
(二)培育樞紐廊道經濟
推動樞紐港站與周邊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優化城市空間 布局結構,引導産業聚集發展,優化供應鏈體系,培育樞紐 新經濟。打造東部新區、資陽臨空經濟區航空産業體系,發 展航空設備制造及維修、電子信息、航空物流等關聯産業。 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臨港制造、先進材料、商貿 物流等産業,加速形成“買全球、賣全球”資源配置和加工制 造能力。推動軌道交通樞紐 TOD(以公共交通爲導向的開發) 綜合開發,以龍潭寺、天府站等 TOD 項目作爲試點,全力 打造站點與周邊地塊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 運營的 TOD 綜合開發模式,形成軌道交通産城一體發展典 範。構建布局合理、服務人本、功能特色、管理智慧、發展 綠色、經營多元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體系。建設内河航運服務 集聚區,推動川南臨港片區港産城一體化融合發展。
(三)深化交通旅遊融合
整合交通與旅遊文化資源,建設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形 成多行業共赢發展新局面。推進重要景區通景路建設,擴大 農村地區旅遊景點公路連通,在有條件的地區形成旅遊環 線,實現景區内外交通高效銜接轉換。構建旅遊風景廊道體 系,打造“大九寨”“大峨眉”“大香格裏拉”等旅遊精品 線路,建成王坪至通江“紅色記憶”主題高速公路,實施長
— 46 —
征幹部學院交通配套工程。拓展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加 強客運樞紐和港站景觀文化設計,延伸文旅休閑、商務等功 能,共享交通、旅遊數據。創新特色旅遊交通産品,推動旅 遊專列、水上旅遊、低空旅遊、汽車摩托車運動發展,布局 建設一批自駕車房車營地,擦亮“夜遊錦江”“夜遊三江” “夜遊嘉陵江”“夜遊釜溪河”名片。
專欄 22 “十四五”時期交旅融合建設重點 | ||||
紅色旅遊。分批推進長征豐碑旅遊廊道、川陝風雲旅遊環線、四渡赤水 旅遊廊道等建設。 生态旅遊。分批推進神奇九寨旅遊環線、熊貓奇遇旅遊環線、九曲草原 旅遊環線、香巴仙境旅遊環線、貢嘎天路旅遊環線、中國最美景觀大道等建設。 文化旅遊。分批推進靈秀峨眉旅遊環線、蜀道三國旅遊環線、川江号子 旅遊廊道等建設。 康養旅遊。分批推進陽光康養旅遊環線、秦巴山水旅遊環線等建設。 |
十三、健全行業現代治理體系
(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大交通”協同 組織、協同發展的機制,形成鐵、公、水、空、郵“五位一 體”的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格局,建立跨部門、跨區域的常态 化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協調機制,形成川渝毗鄰、成德眉資等 區域交通協同治理樣闆。擴大包括第五航權在内的國際航權 開放。推進機場、鐵路和港口口岸開放,提升成都雙流國際 機場口岸能級,加快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九寨黃龍機場 航空口岸,争取在符合條件的地區布局更多航空口岸,支持 成都國際鐵路港、泸州港、宜賓港拓展口岸功能。探索建立 — 47 —鐵路運輸市場化與政府購買服務相結合的定價機制。推進多 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運營管理銜接融合,研究建立一體化建設 運營機制。推進空域管理、時刻分配、機場收費等體制機制 改革。深化低空空域行業改革。建立内河航運通航建築物聯 合統一調度機制9 。推進交通公共基礎設施資産管理制度化、 規範化。深化出租車行業改革。
(二)強化基礎設施管養 加強基礎設施管養。落實全壽命周期養護和預防性養護 理念。推動鐵路工電供10綜合維修養護一體化管理,推動鐵 路基礎設施和移動裝備由“計劃修”向“狀态修”轉變。加 強公路日常養護工作,強化常态化預防性養護,科學實施大 中修工程,提高養護機械化、專業化能力,保持高速公路總 體路況優等,促進普通公路路況從總體良等向優等邁進。加 強内河航道常态化養護,加大通航建築物、港口、錨地等養 護投入,探索以砂養航路徑,強化疏浚砂綜合利用。加強機 場跑道、停機坪等養護管理。
推廣綠色養護技術。加大“四新技術”推廣力度,推動 養護機械化、标準化、綠色化、智能化,加速推廣廢舊路面 材料在低等級公路面層中的循環利用,大力推廣瀝青溫拌、 路面冷修補、隧道節能照明等養護技術,鼓勵交通安全附屬 設施等舊材料循環利用,培育路面材料循環利用企業。
9 通航建築物聯合統一調度機制:通過設立聯合調度中心,實行通航建築物聯合調度,實現 船舶“一次報閘,全線通過”,從而提高船舶過閘效率、縮短船舶過閘時間。 10 鐵路工電供:鐵路系統中的工務、電務、供電系統。
— 48 —
健全管養體制機制。完善涵蓋養護作業管理、市場管理、 技術管理以及運營服務等的養護管理制度體系。加強養護科 學決策,完善路況定期檢測評定機制。推動農村公路“網格 化”管理,完善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落實“路長制”。加 快公路水路養護市場化進程,形成市場準入退出機制,建立 政府與市場分工合理的養護生産方式。強化不同運輸方式關 聯設施養護管理的協調聯動。
(三)推進法治交通建設
持續深化交通運輸法治政府部門建設,健全完善法規制 度體系、依法決策體系、行政執法體系、行業監管體系、法 治宣教體系和矛盾糾紛預防調處體系。不斷深化法治型決策 機制、法治型行政機關、法治型執法隊伍建設。強化重點領 域地方性法規制修訂,積極開展交通行業涉新業态等交通立 法項目儲備。研究制定重大決策事項目錄公開制度,嚴格重 大行政決策程序,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實施情況跟蹤評估。深 化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三項制度”落實,加 強行政執法标準化暨“四基四化”建設。
(四)優化行業營商環境
健全市場治理規則,做好市場培育監管,構建統一開放、 競争有序的現代交通市場體系。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實施責 權清單調整,加大“直接取消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優 化審批服務”三種改革方式應用力度,全面推行“證照分離” 改革,切實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标準化建
— 49 —
設,縱深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力争省、市、縣三級審批和服務事項實現全國全過程網上辦 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全面構建以“雙随機、一公開”11監 管爲基礎,以重點監管爲補充,以信用監管爲核心的新型監 管體系。深入推進“信用交通省”建設。
(五)加強交通文化建設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兩路”精神在四川傳承 弘揚,講好其美多吉雪線郵路、川航英雄機組等新時代交通 楷模故事,培樹交通行業先進典型。結合曆史遺存、超級工 程等,深化實施交通文博工程。提升交通參與者文明素養, 深化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安全出行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 交通文明發展進步。
十四、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現狀
1.環境質量狀況
根據《2019 年四川省生态環境狀況公報》,2019 年全 省環境質量狀況良好。2019 年長江幹流(四川段)、黃河幹 流(四川段)、金沙江、嘉陵江水系優良比例爲 100%,岷 江和沱江水系優良斷面占比分别爲 84.2%和 77.8%,無劣Ⅴ 類水質斷面。全省 21 個市(州)政府所在地 49 個集中式飲 用水水源地共計 48 個斷面(點位)中有 47 個斷面(點位) 所測項目達标(達到或優于Ⅲ類标準),達标率 97.92%;21
11 雙随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随機抽取檢查對象,随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 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 50 —
個市(州)144 個縣的 212 個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計 216 個(地表水 181 個,地下水 35 個)監測斷面(點位)所 測項目全部達标(達到或優于Ⅲ類标準),水質達标率爲 100%。全省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率爲 89.1%,9 個農村區域環 境空氣質量較好,全省總優良率爲 95.1%,六項空氣質量指 标全面達到二級标準。全省聲環境質量處于二級“較好”水平, 郊區(市)縣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達标。
2.生态環境敏感目标
四川省共有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 95 處、世界自然與 文化遺産 5 處、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 94 處、國家和省級 森林公園 106 處、國家和省級地質公園 30 處、國家和省級 濕地及濕地公園 64 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約 284 處,永久基本農田 520.3 萬公頃,生态保護紅線 14.8 萬 平方公裏。
(二)環境影響分析
1.規劃生态影響分析
規劃建設的鐵路、公路、普通國省道等陸路交通線網涉 及面積大。通過空間位置分析,發現可能涉及的森林生态系 統 8 萬公裏左右,草地生态系統 2.5 萬公裏左右,可能影響 多處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水産 種質資源保護區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産地、重要濕地等生态 敏感目标。通過進一步的路線空間緩沖分析,規劃項目涉及 保護地的部分線路(樞紐),可通過選址選線時的方案優化 實現對生态環境敏感目标的有效避讓。其中,可能有 17 個
— 51 —
新增鐵路、公路、航道等涉及 1 個國家公園和 17 個自然保 護區,長度累計約 3700 公裏。需在下一層次規劃或工程方 案中實施更大範圍的空間調整,或采取生态環境影響小的工 程形式。部分航道項目也涉及部分自然保護區和水産種質資 源保護區,需通過下階段優化選址、控制航道整治工程規模、 建設洄遊通道等措施,盡可能保障水生生境完整性。
2.環境影響分析
水環境影響分析。規劃的基礎設施運營後将排放一定量 的污染物,可能改變部分流域水環境格局,雖在妥善處理情 況下總體影響不大,但需引起高度重視,嚴格控制污染物排 放,避讓自然保護區和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切實加強重要 水域的生态環境風險防控。
大氣環境影響分析。按既有排放水平測算,規劃實施後 排放量将有一定增長,NOx 排放量預計将占未來全省總排放 量的 25%左右,其中公路污染物排放總量高于其他交通運輸 方式,但在進一步強化機動車污染治理的情況下,公路運營 期間不會對沿線環境空氣質量和重要的大氣功能區造成明 顯影響。同時,在實施運輸結構調整、能源清潔化和電動化、 排放控制技術進步等多種政策措施的情況下,随着清潔能源 車占比越來越高,路網規劃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将逐漸減少。 如考慮未來交通運輸裝備排放标準的不斷加嚴,單位排放強 度的不斷降低,交通排放總量将會進一步大幅削減,總體大 氣污染排放影響較小。
噪聲環境影響。經分析,鐵路、公路、水運、樞紐等在
— 52 —
距交通基礎設施中心線 200 米處,晝間噪聲基本可以達标, 但是公路和鐵路夜間噪聲可能超标,在采取聲屏障等聲環境 保護措施後影響可以減輕。民航的噪聲影響範圍大于其他幾 種交通方式。總體上看,綜合考慮選線避讓、路線因素、路 基因素、障礙物因素和防噪設施有效性後,規劃實施引起的 噪聲環境影響較小。
(三)承載力分析 本次規劃實施需要新增占地約 10 萬公頃,存在一定的 用地壓力,但總體仍在可接受的規模内,實施過程中還需要 采取廊道綜合利用和多種工程措施進一步強化節約集約利 用水平。規劃實施後,預計交通能源消費量将達到約 2800 萬噸标準煤,占 2020 年四川省能源消費總量的 13%。随着 公路和鐵路載運工具電動化和電氣化率的增長以及新能源 的利用,交通能耗将進一步降低。總體上,能耗、碳排放和 用水量對于規劃實施影響較小,基本協調。
(四)協調性、一緻性分析
本規劃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四川省城鎮體系規劃 (2014—2030 年)》及正在編制中的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 “三線一單”等有效銜接,符合國家生态文明建設和交通強國 發展戰略的具體要求,對于推動四川省交通行業踐行綠色發 展,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規劃實施将不 可避免地對生态環境和自然資源等造成一定影響,下一步需 與國土空間規劃、“三線一單”、生态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和 要求進一步加強協調銜接,努力提高規劃方案的環境友好
— 53 —
度。
(五)環境合理性分析
本次規劃充分發揮公路、鐵路、水運、民航各交通方式 比較優勢,統籌各運輸方式間交通基礎設施空間配置,強化 各方式有機銜接、優勢互補和融合發展,有助于資源節約使 用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總體有助于改善環境質量,維護 生态系統良性發展。規劃提出堅持推進綠色智能交通建設, 加強生态環境保護,減少對生态脆弱區、環境敏感區的破壞, 通過局部線路調整、環境補償等措施避免或減少對自然保護 區等生态敏感區以及其他環境敏感目标的影響,符合生态環 境保護有關要求。綜上,雖然規劃新增交通基礎設施具有一 定的生态環境影響,但在采取一定措施後,規劃實施不會對 區域重要環境敏感目标和重要保護對象産生顯著不可逆影 響。
(六)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從空間管制規避環境影響和生态破壞,所有綜合立體交 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選址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産業發展規 劃、環境保護規劃等要求。依據空間管制紅線實行分級分類 管控。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飲 用水水源保護區、生态公益林、水源涵養區、洪水調蓄區内 實行有限準入的原則,嚴格限制有損主導生态功能的建設活 動。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将綠色交通标準納入環境 準入的門檻條件。嚴格建設項目用地标準控制,大力推廣節 地技術和節地模式。
— 54 —
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自然資源保護。 優化國土空間開展格局,完善土地節約利用體制,全面推進 節約集約用地,控制土地開發總體強度。嚴格控制水資源利 用總量,提高交通基礎設施節水水平。加強對能源消耗總量 和強度“雙控”管理,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
按照環境質量不斷優化的基本原則,以改善環境質量爲 目标,銜接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管理要求,嚴格交通基 礎設施建設運營的環境質量底線管理。在建設期,關注地表 水、地下水、取棄土場的污染;在運營期,關注運輸産生的 大氣和噪聲污染,防範水環境風險。
(七)評價結論
規劃貫徹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 展理念,完善了四川省綜合交通發展布局,統籌公路、鐵路、 水運、民航、郵政等多種運輸方式,大幅提高了綜合交通運 輸效率和資源利用效率。規劃與《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成 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等及已經發布的“三線一 單”等有效銜接,符合國家生态文明建設和交通強國發展戰略 的具體要求,對于推動四川省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的促 進作用。
規劃實施可能會對四川省部分區域生态環境産生影響, 主要體現在資源占用、生态影響和污染排放三個方面。即: 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通道資源,消耗能源并産生碳排放; 可能對局部陸生和水生生态産生一定影響,對部分自然保護 區、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等
— 55 —
環境敏感目标,以及生态保護紅線産生一定空間影響;産生 的廢氣、污水、噪聲等污染物,可能對環境和人群健康帶來 一定損害。
經綜合論證,規劃的規模、布局、結構、時序等環境合 理性較充分,資源能源消耗、生态影響和環境影響總體符合 “生态保護紅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環境準入清 單”的基本要求,重點項目安排合理。通過嚴格實施規劃和建 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落實“三線一單”要求,加強交通 基礎設施節能環保和風險防控能力,規劃實施産生的不利環 境影響總體可控。在嚴格落實規劃評價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 措施,集約利用資源,最大限度避讓環境敏感區,嚴格控制 環境污染的前提下,規劃實施不存在重大資源環境制約因 素。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規劃可行。
十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健全“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社會 參與、部門聯動”的規劃實施機制。強化省綜合交通建設和 運輸協調領導小組的領導、協調、督促作用,着力解決重大 問題;發展改革、财政、自然資源、生态環境、交通運輸等 部門分工負責、協同推進重大項目。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落 實主體責任,緊密結合地方發展實際,細化落實本規劃确定 的主要目标和重點任務,将本規劃明确的重大政策、重大項 目、重大改革舉措納入各地發展規劃。
— 56 —
(二)科學組織實施
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要制定具體項目清單,優先 考慮經濟社會綜合效益良好、路網效益提升顯著、要素保障 有力、前期工作推進順利的項目,按照續建、确保開工、力 争開工和加快前期分類确定項目,每年制定實施年度目标任 務計劃,推動五年規劃項目落地落實;加強規劃實施過程跟 蹤和監測評估,及時開展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和總結評 價,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規劃實施監測效率,建立政府資金 與績效評價挂鈎機制,根據執行情況統籌年度資金安排。
(三)強化資金保障
推動《四川省交通運輸領域省與市縣财政事權和支出責 任劃分改革方案》落實落地。健全政府引導、分級負責、多 元籌資、風險可控的資金籌措機制,健全與項目資金需求和 期限相匹配的長期資金籌措渠道。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 積極争取中央預算内基本建設資金、車購稅補助地方資金等 專項資金和新增政府債券額度;統籌安排省級預算内基本建 設資金、省級交通專項資金、省級鐵路建設專項資金等,發 揮好交通投資基金作用;鼓勵市縣統籌安排地方政府債券資 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用好“專項債 券用作重大項目資本金”政策;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規範 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支持金融機構爲市場化運作 的交通項目提供融資,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托基 金;支持企業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鐵路發展基金,提升資金籌 措能力。研究完善跨區域交通項目财政協同投入機制,探索 — 57 —統籌交通沿線用地綜合開發增值收益支持交通發展。
(四)強化要素保障
加強交通運輸與發展改革、财政、自然資源、生态環境 等政策協同,優化項目審批流程,保障重點項目和試點示範 協調推進。強化交通基礎設施與國土空間規劃、“三線一單” 劃定的有效銜接,充分預留廊道資源。落實生态保護紅線管 控措施,研究應用不可避讓生态保護紅線項目“無害化”穿 (跨)越技術,将綠色交通标志納入環境準入的門檻條件, 加強對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強化與大氣、水、 土壤環境質量管理要求的銜接。探索建立跨區域盤活空間資 源的土地管理機制。落實市縣政府在征地拆遷、建材供應保 障等方面的主體責任,鼓勵國有企業、地方平台公司參與砂 石資源采礦權市場競買,定向限價保障重點交通建設項目砂 石供應。推進交通新型智庫建設,加大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培 養引進,加大民族地區、基層一線的人才支持力度,全方位 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